鄂溫克族——“住在大山林里的人們”

鄂溫克族是跨越中國、俄羅斯居住的跨界民族。在俄羅斯境內曾被稱為通古斯人,現定名為埃文基族,約有5萬人左右,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地區。
中國鄂溫克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的鄂溫克族自治旗。其他散居在陳巴爾虎旗、額爾古納左旗、莫力達瓦旗、阿榮旗、扎蘭屯市和黑龍江省訥河縣等地。多與蒙古、達斡爾、漢、鄂倫春等民族交錯雜居。

鄂溫克是鄂溫克族的民族自稱,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

鄂溫克民族的語言文化具有獨特性,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北語支,在日常生活中,鄂溫克人多數使用本民族語言,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鄂溫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農民則廣泛使用漢文。

鄂溫克人是從游牧發展到定居的,從事畜牧業生產方式的人群。他們的傳統文化具有極大的豐富性,最為突出的是服飾文化和飲食文化。

歷史上,由于居住地域的關系,鄂溫克人對大興安嶺一帶的大山林,包括外興安嶺至阿瑪扎爾河、勒拿河上游等地域統稱“額格都烏日”或“額格登”(鄂溫克語意“大山”)。另外還有一種說法:“鄂溫克”的意思是“下山的人們”或“住在南山坡的人們”。上述兩種解釋都說明鄂溫克人是大山林中的狩獵民族。而隨著歷史的發展,有一部分走出山林遷居草原和河谷平原地帶,有一部分依舊留在山林?!岸鯗乜恕边@一稱呼,反映了鄂溫克族與山林有著密切聯系的古老歷史和生活。
由于歷史上的遷徙而形成的居住地域的不同,不同地區的鄂溫克人曾被其他民族分別稱為“索倫”、“通古斯”和“雅庫特 ”。
“索倫”這一稱呼,早在天聰八年(1634年)的《清太宗實錄》中就有記載。在相當的歷史時期,被稱為“索倫”的不僅包括鄂溫克族,而且也包括達斡爾族和鄂倫春族。以后,其他民族逐漸從“索倫”中分別出來,“索倫”便成為僅對鄂溫克族的稱呼。到本世紀50年代初期,被稱為“索倫”的鄂溫克族,是指居住在今鄂溫克旗、阿榮旗、扎蘭屯市、莫力達瓦旗和鄂倫春旗等地的鄂溫克人,他們占鄂溫克族總人口的大多數。
“通古斯”,主要是對居住在陳旗的鄂溫克人的稱呼。在鄂溫克旗的錫尼河流域也有一部分被稱為“通古斯”的鄂溫克人。
“雅庫特”,是對額左旗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的鄂溫克人的稱呼。這部分鄂溫克人因曾在勒拿河流域與講突厥語的雅庫特人相鄰而居,而被誤稱為“雅庫特” 。
歷史上,盡管不同地區的鄂溫克族有著被其他民族的不同稱呼,但他們都自稱為“鄂溫克”,是統一的鄂溫克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黨和人民政府經過調查了解,根據鄂溫克族人民的意愿,于1958年決定將“索倫”、“通古斯”、“雅庫特”的稱呼取消,統一稱為鄂溫克族,恢復了歷史的本來面目。


出發,遇見呼倫貝爾
————  世界這么大,我們一起去看看 ————

電話:0470-8558877    24小時電話:18748453111